指紋/人臉/虹膜 生物識別技能大爆發(fā)
文章出處:http://hlpi.cn 作者:OFweek人工智能網
就生物識別本身來說,也可以分為指紋識別,、人臉識別,、虹膜識別、掌/指紋靜脈識別等,。各種識別方式因各自特性適用于不同的領域,。
指紋識別:便捷易操作,但存在被復制風險
顧名思義,,指紋識別就是通過識別手指紋路確認身份,因為所有的手指沒有相同的紋路,,所以基本沒有誤識別概率,。目前,指紋識別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安全認證方式,,在公共場所,,工作或者通關入境都可以選擇指紋打卡。
智能硬件興起之后,,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很多個人驗證方式也都選擇了指紋識別,。
從技術角度來說,指紋識別主要分為三種:電容式,、光學式和超聲波式,。
其中,超聲波式識別因為技術依舊不成熟,,手機所搭載的指紋識別芯片大多數(shù)是電容式指紋傳感器,。作用方式是,在通過表層鏡面采集到指紋之后,,對采集的指紋進行質量評估,,與指紋庫中的樣本進行比對,最終確定合格信息,。
相較于其它生物識別技術,,指紋也有自己的優(yōu)缺點:
優(yōu)點:
1、最為便捷,,沒有不適感,;
2、識別速度快,;
3,、人一般不會在手指上做裝飾,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強;
4,、容易操作,,不需要培訓;
5,、安全無害,;
6、指紋具備再生性,。
缺點:
1,、觸摸式對于環(huán)境要求高,對手指的濕度和清潔度都有要求,,指紋磨損也會造成不能識別的后果,;
2、某些人可能天生沒有指紋,,或者指紋特征少,,無法成像;
3,、指紋痕跡容易留存,,存在被復制的可能性,安全性降低,。
人臉識別:非強制性和謹防刻意偽裝
與指紋識別相較來看,,人臉識別所使用的數(shù)據量更多,從而更加精確,。而且與指紋需要接觸不同,,人臉隔空識別,除了特定事項的認證,,不要求驗證者的注意力,。這也是為什么在明星演唱會上可以發(fā)現(xiàn)犯罪嫌疑人的原因,在圖像識別上,,可以自動抓取驗證,,這是接觸式識別所不具備的能力。
如上圖所示,,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通過圖像特征的提取與對比來進行的,。首先,系統(tǒng)將提取的人臉圖像的特征數(shù)據與數(shù)據庫中存儲的模板進行相似搜索,;然后,,通過設定閾值,將超過閾值的結果輸出,;最后,,將輸出的特征與模板進行比較,,根據相似程度對人臉的身份信心進行判斷。
相較于其它生物識別技術,,人臉識別的優(yōu)缺點是:
優(yōu)點:
1,、非強制性和謹防刻意偽裝,使用者不需要專門配合人臉圖像采集,,在無意識狀態(tài)下獲取圖像,,一方面沒有強制性,一方面也避免了有意識的偽裝,;
2,、非接觸性,使用者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獲取了圖像,,干凈衛(wèi)生,,避免了疾病的可能接觸傳染;
3,、多重性,,可以同時進行多人的識別。
缺點:
1,、人臉可以通過化妝、整容等方式進行偽裝,,可能無法識別,,降低準確性;
2,、有可能通過照片等圖像,,而非本人實際面部識別通過,有較大安全隱患,,目前這個問題在通過3D識別解決,;
3、一般來說,,識別速度較指紋方式慢,。
虹膜識別:古老的識別方法 幾無可能復制修改
即使對于生長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年輕人來說,關于虹膜識別也是一個新鮮名詞,,很多人是在近兩年才聽說,,智能手機在普及虹膜識別概念上功不可沒,富士通設計制造的ARROWS NX F-04G號稱是全球首款量產的具備虹膜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,,而三星則在Note 7及之后的高端旗艦機中采用了虹膜識別,。目前,數(shù)款國產手機也具備了該功能,。
因為概念普及晚,,所以不少人認為虹膜識別是“新鮮事”,。但事實上,它是“陳酒裝新瓶”,。相較于指紋識別,,虹膜識別概念的誕生只晚五年,距今已有133年,。
具體來看,,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(huán)狀部分,總體上呈現(xiàn)一種由里到外的放射狀結構,,由相當復雜的纖維組織構成,,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類似于斑點、細絲,、冠狀,、條紋、隱窩等細節(jié)特征,,這些特征在出生之前就以隨機組合的方式確定了下來,,一旦形成終生不變。虹膜識別的準確性是各種生物識別中最高的,。
虹膜識別的優(yōu)缺點:
優(yōu)點:
1,、所有生物識別都具有的優(yōu)點,身體本身的功能器官,,不會像密碼一樣有忘記的屬性,;
2、和面部識別一樣,,非接觸性,,使用者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獲取了圖像,干凈衛(wèi)生,,避免了疾病的可能的接觸傳染,;
3、和指紋及面部容易修改和磨損不同,,虹膜在眼睛內部,,基本不可能被復制修改。
缺點:
1,、硬件設備小型化不容易,,智能手機已經是非常小的設備;
2,、相較于其它生物識別硬件,,虹膜識別硬件造價較高,大范圍推廣困難,;
3,、使用便捷性較差,,識別準度略低,反應速度較慢,。